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鄭國威
推薦序/張善政
推薦序/張志浩
序言+前言
內文試閱

譯 者 作 品

都是經濟學家惹的禍:我們生活糟透了,恐懼憂慮在升溫
NEW IQ大革命:工作記憶才能決定你的關鍵未來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典藏紀念版﹞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BCG頂尖顧問教你轉型思考術—用5個步驟挑戰舊規則、啟動新未來!
頂尖對決:蘋果、谷歌與微軟的商戰風雲
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
NASA用人術:打造你的夢幻團隊
逃稅天堂:打開全球化資產遊戲的藏寶圖
以小勝大: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暢銷慶功版)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開放資料大商機—當大數據全部免費!創新、創業、投資、行銷關鍵新趨勢(BED0214)
OPEN DATA NOW: The Secret to Hot Startups, Smart Investing, Savvy Marketing, and Fast Innovation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喬爾.古林
       Joel Gurin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4月17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78957136238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鄭國威推薦序/張善政推薦序/張志浩序言+前言內文試閱



  推薦序/鄭國威

更透明、更開放、更多參與/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鄭國威

我們常看到一些「推諉不知情」(plausible deniability)的案例,例如某國總統對於其之前擔任首都市長時批准的超大型BOT案表示一無所知、都是分層執行;或是食安問題爆發後,某食品企業大亨對於供應鏈的不良偷工減料行為表示震怒、痛心,決定提告,但也堅持不賠償消費者。
其實在戲劇、小說中,也常出現這樣的經典對話:

「你知道我們現在的對話並沒有發生過,對吧?」
「你說什麼?我根本沒有見過你。」

是的,我們的政治運作並不透明。先姑且不論那些暗盤交易或黑箱密談,即使是一般性的日常運作,都有太多不透明之處。資料或許就在那,但是不夠開放,這代表我們絕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有這份資料、不知道用什麼手段取得、或取得成本很高,或資料格式跟更新的速率限制了處理的效率,以至於一樣無效。

我們的企業也一樣。在諸多食安事件之後,許多人試圖抵制這些大型企業,才發現他們早就掌握了生活中的每個面向,從食品到醫療、從通路到地產、從運輸到能源......都緊握在手。但,對於提供他們食品原料的那些公司,他們則非常努力地讓自己一無所知,於是他們也堅稱自己是受害者......是我們這些貪小便宜的消費者害他們的。

但「開放資料」是包青天還是福爾摩斯嗎?其實都不是。開放資料讓習於不透明運作的組織得以變身,絕非打擊。正如本書作者古林再三強調的,開放資料浪潮是絕佳的創業良機,也是政府和企業重新拾回人民信賴的契機,而非「你有我無」的競爭。

建構在 GPS 圖資跟天氣資訊上的產業,已經是數百億美元的生意;而從消費者行為跟資料上探勘出來的廣告跟網路業,支持著千億美元等級的科技新創;科學研究的開放,更加速了新技術跟新藥物的開發,許多政府機關得以大幅降低無效率的採購跟浪費......而這些都只是開始而已。

我在2012年5月的《數位時代》雜誌專欄上曾討論過「開放資料的迷思」,當時政府開始大力推動開放資料,但卻朝著「加值運用」的角度去想,所以不斷繞著故宮文史和健保資料庫兩個看起來可以直接賣錢的標的在談,或是小家子氣地將接取交通資訊API當作收費項目,實在搞錯方向。我認為,開放資料確實可以賺錢,但絕非直接販賣公共資料資產牟利。與其說賺錢,不如說開放資料可以幫助政府,也幫助人民監督政府更有效率地花錢,並且從資料中挖掘、重組、混搭出更具價值的創新。例如,面臨少子化,除了辦催生口號比賽或加碼補助之外,若政府用「正確方式」釋出幼兒園的設備跟人力資料,搭配地理位置以及人口密度、地方平均所得、地價跟房價......政府就能自這些資料中快速對比,找出解決問題的施政方向之外,一般人也能從中判斷哪些地方適合育幼,更可激勵創業者利用資料做出具高度商業價值的應用。

此外,因為行動正在吞噬一切、App經濟當紅,加上許多國外開放資料的成功應用是以App形式呈現,導致這兩個無關的概念,在台灣被莫名其妙地扯在一起。然而,開放資料要考慮「數位包容」,理應以能讓最多人,尤其是弱勢者近用為目標;App只是一種形式,不該是全部。政府若委託廠商製作App,或是暗示廠商自願回饋,反而扼殺外部開發者的機會,加值不成反減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維持高品質且即時更新的開放資料庫、提供免費接取的API,然後適當給予開發者名譽上的鼓勵。好現象是,三年多以來,這樣的情形已大幅減少;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跟民間開放資料推動人士的協作也越來越多,好案例不斷出現。雖然和本書中羅列搜集的諸多案例相較之下,或許還不足,但我認為已經在正確的軌道上。

本書作者將其對於開放資料的通透理解清楚地呈現,我相信任何對此議題感興趣的人,包括政府、企業、創業者、資料科學家、非政府組織、科研人士......讀完本書,都會感到收穫極大。我讀完之後,也回想起過去多年來與同事一起努力的計畫,若能結合開放資料,肯定能產生更大的效益。像是胖卡與聯合勸募合作的NPO數位輔導計畫,就是協助小型NPO組織將營運資料重新整理,找出更高效率的作業方式。莫拉克災情資訊中心,也是透過爬噗浪跟推特等社群網站,找到應該但尚未被處理的求救或災難訊息。如今主要推動的多個垂直媒體,都努力在生產優質內容跟營運社群的同時,也整理各產業的資料,例如搜集台灣科普資源、台灣創業公司資訊、台灣影視音產業表演者社群帳號.....等等,這些資料其實都可以用開放資料的方式釋出,我想這是我會立即推動的。

本書中提到結合開放資料的「選擇引擎」,則啟迪我更多想像。據我所知,醫療界、教育界、創業界.....很多界,都很討厭「評鑑」這件事,認為勞師動眾、但都是表面工夫,而且扭曲了重要的議程。這些評鑑的共通點是政府的要求,那更好的評鑑方式是什麼?可不可以用開放資料加上群眾意見的方式來做呢?更好的評鑑這件事本身,是否就是商業機會呢?就像是美食之於愛評網、Yelp,或電影之於 IMDB或爛番茄。儘管一些朋友對我這個構想覺得窒礙難行,甚至怕不理性的聲音會搞砸評鑑;但看了本書之後,我認為實在值得推進,我相信各個如今陷入窘境的產業跟用戶之間,也會有更多良性交流。

最後,我想開放資料的氛圍要能延續,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更多人一起動手。本書中提到,美國的Challenge.gov是個創造參與的好方法。而在台灣,眼前就有一個最好的機會—苗栗縣政府的六百多億負債。我們除了批評政客跟生氣以外,有沒有辦法利用開放資料,用務實可行且創新的方式檢討、解決一部分債務呢?我建議政府可以跟民間一起來場駭客松,同時把更多縣府資料開放。不管怎樣,在這過程中我們都會更清楚一些事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