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中文版跋
中國時報越洋採訪
聯合報相關新聞

作 者 作 品

等待
光天化日:鄉村的故事
新郎
池塘
好兵
戰廢品
自由生活
哈金四書:新郎、好兵、池塘、瘋狂
落地
南京安魂曲

譯 者 作 品

瘋狂(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瘋狂(AA0087)
The Crazed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作者:哈金
譯者:黃燦然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31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長25開/平裝/304頁
ISBN:9571341274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藏著的中國
哈金四書:新郎、好兵、池塘、瘋狂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中文版跋中國時報越洋採訪聯合報相關新聞



  中國時報越洋採訪

六四「瘋狂」 哈金書寫 前後十四年修改十三次

◎ 丁文玲/台北-波士頓越洋採訪(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30603)

原名金雪飛的旅美作家哈金,曾經是滿懷「為人民服務」理想的解放軍,後來負笈美國,盼望有一日學成歸國、報效同胞,卻在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之際,透過美國的電視機螢幕,看著人民解放軍駕駛坦克車鎮壓學生!

「六四」後決定以不回中國、不用中文寫作向祖國表達嚴重抗議的哈金,在其長篇小說《等待》(時報出版)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與「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肯定之後,於「六四」滿十五周年前夕,在台灣出版他最新長篇力作《瘋狂》中文版(時報出版)。他說,因為碰觸的是極為痛苦的記憶,十四年來他總共改了十三次之多。

由於牽涉六四事件,該書英文版去年在美國出版時曾引起騷動,書市反應也相當熱烈,但 哈金澄清自己並非政治作家,只是如此重大的政治事件滲透了生活的每個部分,無從迴避,他才會選擇「六四」為創作題材。

「事實上,六四事件也是我寫作的轉捩點。」哈金表示,在「六四」之前,他一心朝向文學批評、文學翻譯等學術領域發展,偶爾作詩,「但那之後,我對中國的看法大大不同了,開始有了寫小說的慾望。」

哈金藉由《瘋狂》一書,影射六四事件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瘋狂,也藉由發狂的文學教授之口,犀利地批評包括哈金自己在內的中國知識份子是多麼懦弱:「中國哪有知識份子?笑話,誰受過大學教育,就叫做知識份子?事實是,人文學科的所有人都是小職員,理工科裡的所有人都是技術員。告訴我,誰才是真正獨立的知識份子,那種又有獨創性思想又講真話的人?我一個也沒見過。我們都是國家的啞巴勞工──是退化的人種。」

他沉痛的說,六四迄今十五年,不僅真相遲遲未有完整報告出爐,連記錄六四的文學也很少!。他承認,在《瘋狂》中寫「六四」,確實是非常艱難傷痛的,但「我不能不寫」!

相關新聞報導

六四前夕 「瘋狂」重現哈金的孤絕
中文版此時推出 他回憶「震撼太大,使我移居美國,用英文寫作…」 也象徵中國知識分子的處境

◎ 記者陳宛茜/台北-波士頓報導(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30603)

「天安門事件對我的震撼太大了,使我移居美國,改用英語寫作。」「六四」十五周年前夕,華裔作家哈金新作「瘋狂」中文版正式推出。這也是華人第一部以六四為背景的長篇小說。

「這是我第一本想寫的小說!」哈金昨天在美國波士頓家中,接受台灣媒體的越洋電話採訪。「瘋狂」的初稿,早在一九八八年哈金留學美國時便完成,卻因不滿意而擱下。隔年天安門事件爆發,促使他做出「留在美國,以英語寫作」的決定,也決心將這種「民族的瘋狂」寫入書中。經過十六年、三十遍的修改,哈金終於「覺得有能力完成這本書」,寫出了「瘋狂」。

「瘋狂」描寫六四前,中國北方某大學文學研究生萬堅,進入醫院照顧他的指導教授楊教授:隨著楊教授的逐漸瘋狂,萬堅一步步陷入楊教授的過去,被迫重新思考身為中國知識分子的處境。哈金表示,一九八二年他還在山東念書時,曾被派去照料一位中風、滿嘴「胡言亂語」的教授,萬堅的遭遇有他真實生活的投影。

楊教授與萬堅,象徵中國兩代知識分子。故事的場景幾乎都在醫院中,象徵兩人「孤絕」的處境。「當時稍微有思想的人,都在孤絕的狀態。」哈金形容一九八○年代的中國。他也藉半瘋的楊教授,質疑中國那有知識分子?哈金認為,在那樣一個「沒有獨立的人、獨立的腦子」的時代,沒有知識分子生存的空間。

書中最後兩章,萬堅來到爆發天安門事件的北京。哈金說,他曾研究許多天安門的資料,卻因不是自己親身經歷,怎麼寫都不滿意,「我們不能在死者的屍體旁指手畫腳!」。哈金後來將小說改成萬堅在北京迷了路,目睹北京人民阻止軍隊進城的過程,卻沒真正走上天安門,他認為如此「能做到可信,而且負責任」。

結尾萬堅燒掉學生證、決心離開故鄉,象徵知識分子的覺醒。真實生活中,哈金也表示,「瘋狂」已經寫到了他「留在中國的末期」,萬堅的「離開」也可視為他跨出「寫中國故事」的象徵。他未來的兩個寫作計畫,一是寫韓戰時期的中國人,一是美國境內的新移民故事,都不再侷限於寫「中國土地上的中國人」。

「美國人看我是中國作家,中國人看我是美國作家。」以英語寫中國故事的哈金,感慨自己是「處於模糊狀態的作家」。他表示,未來作品將把場景逐漸移向美國,以英語寫美國故事,或許能幫他找到合適的「語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