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胡因夢序
卡特勒序
譯序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摘 8
書摘 9

作 者 作 品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1
工作更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3

譯 者 作 品

情婦 VS. 妻子:一位年長情婦給年輕妻子們的忠告
別鑽牛角尖(2):八種救命的現實
別為小事抓狂(6):閃亮青春 100 招
美麗人生十大守則 3:追求圓滿之旅
33朵的美麗奇蹟
別為小事抓狂(7):幸福女人 100 招
在轉角遇見奇蹟
別為小事抓狂指南:理察‧卡爾森的經典格言
別為小事抓狂指南:夫妻篇
別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用媽祖籤詩搞懂人生:六十甲子籤詩背後的故事,幫你解籤解人生(書+六十甲子媽祖靈籤 隨身籤卡 )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人間佛教研究 第12期
【限量贈送反思筆記】催眠療癒新手村(附8支催眠學習影片)


生活更快樂(CF0068)──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The Art of Happiness : A Handbook for Living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達賴喇嘛、霍華德.卡特勒
       HH Dalai Lama , Howard C. Cutler
譯者:朱衣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22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2935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胡因夢序卡特勒序譯序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摘 8書摘 9



  書摘 9

「再進一步想,一個重要的問題便出現了:雖然我們努力與憤怒、憎恨或其他負面的情緒戰鬥,但是誰能保證我們一定能戰勝它們?

「談到腦中的負面思想時,我要用西藏文中的『難蒙』(Nyon Mong)或梵文中的『克拉沙』(Klesha)來說明,意思是『內在的折磨』,簡單的來說,就是『妄想』。西藏文中的『難蒙』是一種情緒的表現,認知到某些事在折磨你的心智,破壞你心境的和平,侵犯到你的靈魂。如果我們很注意這個感覺,我們就知道『妄想』是會破壞我們內心的平靜與安寧的。但是我們能不能克服這樣的想法,就是件很困難的事了。這牽涉到我們能不能完全了解我們靈性的潛能。這是非常嚴肅而困難的問題。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根據,才能將這些負面的、折磨人的妄想連根拔除呢?在佛家的思想中,有三個基本的原則:

「第一個依據的原則是:這些折磨人的『妄想』本質都是扭曲的,根基於對真實人生的謬誤想法。無論這些妄念有多強大,其實根基都是很淺薄的。這些妄念都來自無知。另一方面,所有正面的情緒或感覺,譬如愛、慈悲、洞察等等,則有堅實的根基。我們的腦中有這些想法時,絕不會產生扭曲。也就是說,這些正面的想法來自真實,我們可以個人的經驗來求證。這是由理性與理解而來的,而非來自生氣、憎恨等折磨人的情緒。最重要的是,所有這些正面的情緒都有無窮的潛力,只要你不斷地練習,就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我插嘴打斷他的話:

「你能不能解釋一下為什麼正面的思想有『實質的根據』,負面的思想卻來自『虛幻』?」

他立刻為我說明清楚:

「舉例來說,慈悲是一種正面的情緒。要加強你的慈悲心,你可以從認知自己不想受苦,你有權利快樂來開始。這些都是有實質根據與體驗的。然後你可以認知他人和你一樣也不願意受苦,也有快樂的權利。這就是你能加強慈悲心的基礎。

「基本上,我們的腦海中有兩種情緒反應:正面的與負面的。要區分這兩種想法,就要先明白正面的情緒是被認為正當的,而負面的情緒是不正當的。就像我們先前談論過欲望的問題,有些欲望是正當的,有些是不正當的。滿足一個人基本需要的欲望是正當而合理的,那是來自我們都需要存活的基本需求。為了要活下去,我們需要一些基本的東西支持我們的生命。那樣的欲望就是有堅實的根據與基礎。另外有一些欲望則是負面的,譬如過度的慾求與貪婪。這樣的欲望沒有堅實的基礎,通常只會讓我們的生活更複雜、更麻煩。這樣的感覺來自不滿足,想要更多的東西,即使我們並不真正需要這些東西。這些欲望的背後並沒有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可以說正面的思想有堅實的基礎,而負面的思想是不實在的。」

達賴喇嘛繼續檢視我們的心智運作方式,其精細度就如同一位植物學家在鑑定分類一些稀有的花朵:

「現在談第二個原則,根據這個原則,我們就能連根拔除腦中的負面思想。這個原理是:正面的思想是一種解毒劑,能夠清除我們腦中的妄念與負面傾向。只要你不斷加強解毒劑的功效,你就越能消除腦中的負面思維與妄念,也越不會受到它們的折磨。

「談到要消除腦中的負面思想,我們必須要先有一個觀念。在佛家的修行中,培養特殊的正面心靈品質,如耐心、寬容、仁慈等,可以當作是負面思想如憤怒、憎恨、執著的解毒劑。運用這些如愛與慈悲的解毒劑,就能讓我們的心靈避免受到折磨。不過這些解毒劑只能消除某些特定的負面情緒,只能算是部份有效的工具。折磨人的情緒如執著和憎恨,是無止境地根植於無知當中——而無知是來自對真實人生的誤解。因此在佛教的傳統中有一個共識:為了消除所有的負面思想,一個人必須要消除無知,智慧才能開啟。這是不可或缺的過程。而「開啟智慧」牽涉到洞察生命的真象。

「所以在佛家的修行中,我們不只是對特定的負面思想有特殊的解毒劑,譬如忍耐與寬容是針對憤怒與憎恨而來的,同時還有一種普遍性的解毒劑——洞見生命的真象,這是所有負面思想的解毒劑。就像是清除毒草一樣,你可以剪除掉一些枝葉,以避免整株植物受傷,或是將整株植物連根拔除。」

這是消除負面思想的結論,接下來他又繼續解釋:

「第三種原則是:我們思想的本質是純潔的。在我們的思想中並沒有攙雜著負面的情緒。因為我們的思想是天生純潔的,所以我們稱之為「靈光」。也因為純任天真的本性,而稱作「佛性」。既然負面的思想原本就不屬於這佛性的一部份,所以我們就能消除掉這些負面的情緒,回復天真無邪的純潔。

「佛家就是在這三個原則下,相信可以經由冥想等修行方式,增加一個人內心善的能量,如愛、慈悲、寬容與原諒等。」

達賴喇嘛先前就說過人性本善,人的本質是天真無邪的,所以我們有能力驅除邪惡的思想。他將人的心智比喻為一杯混濁的水,負面的思想就像是污泥一樣,能使清澈的水變濁。這樣說來實在有點抽象,我想要些更實際的方法,於是插嘴道:

「假如說一個人願意接受你的想法,認為我們可以消除心中負面的能量,也想這麼做了,但是由我們的談論中,我覺得要清除心靈的黑暗面,需要非常多的努力——發憤圖強,努力增加正面能量、不斷地做冥想練習等等。這對一個佛家的和尚來說,或是一個人有很多空閒可以將精神投注在這上面時,是不錯的方法。但是對一個普通人來說,他就可能沒有這麼多時間做這麼多的練習與修行。對他們而言,是不是學習與這些負面思想共處,想辦法控制這些思想,會比完全消除更實際一些?就像是糖尿病人,他們可能沒辦法完全痊癒,但是只要能注意飲食,注射胰島素,就能控制病情,避免身體繼續惡化下去。」

「對!就是這樣!」他興致勃勃地說,「我同意你的想法。無論是多麼小的一步,或是多麼細微末節的努力,都能對我們有幫助,消除掉一些負面的能量,也一定會讓我們過著更快樂、滿意的生活。這也能讓一個世俗之人達到更高的靈性境界——這個人可能是有工作、家庭、配偶的。不只如此,就算是在生命的後期開始努力,譬如四十歲、五十歲或八十歲,他們一樣可以達到更高的心靈境界。」

「你碰到過許多像這樣的人嗎?」我問他。

「我想這是很難判斷的事。一個真正的修行者是不會炫耀他的修行方法的。」他笑著說。

達賴喇嘛所說的人追求快樂的基礎,與西方宗教所認知的信仰就是快樂的來源不同。他所強調的是更多的理性心智訓練,而非單純的信仰而已。從某個角度來看,達賴喇嘛的思想更接近科學,與心理學家所用的治療方法有相似之處。但是達賴喇嘛的思想更深刻一些。我們習慣於用心理治療的方法來克服一些壞習慣如抽煙、酗酒、壞脾氣等,但是卻沒有訓練自己加強正面的思想如愛、慈悲、耐心、仁慈等等,以當作對抗負面情緒的武器。此外他的想法也是很先進的,因為他的追求快樂理論是植基於相信人性之中並沒有負面的思想,這些負面的思想都是在阻礙我們純潔的天性獲得幸福與快樂的。

大部份的西方心理醫療學系所強調的都是如何調整一個人的神經官能病,而不著重在治療一個人內心的基本問題。他們會研究個人的歷史、人際關係、每天的生活(包括夢想與幻想),甚至與精神醫師的關係,以解決病人的內在衝突、無意識的動機或造成困擾的心理動力等。

而在達賴喇嘛的理念中,最令人驚訝的部份是正面的思想可以變成負面思想的解毒劑。以西方的科學來看,這很接近所謂的認知治療法。這種治療法在最近十幾年來十分流行,也被證實對一般的精神性問題具有療效,尤其對沮喪或焦慮這類精神官能症特別有效。現代的認知治療法是由幾個心理學家如亞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及阿瑞恩.貝克(Aaron Beck)博士等人發展出來的,基本概念就是:我們沮喪的情緒及狂亂的行為,來自誤謬的思想與不理性的信念。而這個治療法是針對病人的錯亂思維,逐一矯正其中的謬誤。而這些糾正過的思想就會成為一種解毒劑,使病人不再受謬誤思想所苦。

舉例來說,一個人被拒絕了,立刻就會有一種被傷害的感覺。認知治療法第一步就是要他認清錯誤的想法是什麼,譬如認為「我應該被所有的人愛與感恩,否則生命就是一片黑暗,而我則毫無價值了」就是一種謬誤,心理醫生會提出解說與證明,告訴他什麼才是真實的想法。雖然這樣的治療不免有點表面化,但許多研究證明這樣的治療法有效。以憂鬱症來說,認知治療法認為在憂鬱之下,就是自我防衛的心理在作祟。就像是佛家認為負面的情緒有毀滅性的作用,西方的認知心理學家則認為沮喪或憂鬱的情緒能破壞一個人的自信心。在憂鬱症患者的眼中,只有兩極化的思想——譬如你失去工作或考試失敗,就會認為「我完全失敗了!」,或是很單一化的思想——譬如好事當中出現一、兩件壞事,憂鬱症患者會只看到壞事,而不注意好事。所以在治療憂鬱症時,就會鼓勵病人注意自己心中的負面情緒,譬如當你心中出現「我一無是處」的想法時,就要鼓勵自己去想一些正面的事實,譬如想「我努力工作養活兩個孩子;我有唱歌的天賦;我是別人的好朋友;我能做很困難的工作等」。研究者發現,只要能找到替代性的正面思想,一個人就能改變自己的情緒與感覺。

依照達賴喇嘛的理念與作法,我們確實能運用正面的解毒劑,克服心中的負面思想,保持健康的心情。再加上西方的心理學家也證明,思想的訓練能改變我們的頭腦結構,那麼我們確實能經由自我的心智訓練,追尋到真實而快樂的人生。